王涛,博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
教育经历:
2003年-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 博士
1999年-2002年,清华大学 硕士
1994年-1999年,清华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19年至今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
2012年-2019年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08年-2012年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6年-2008年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JSPS博士后
研究方向:
先进试验方法、高性能抗震结构体系、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理论
主要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大城市和城市群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情景构建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22YFC3003600,项目负责人,2022年11月-2025年11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程抗震韧性,52125806,项目负责人,2022年1月-202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台台阵和界面力控制方法的子结构混合试验研究,51678538,项目负责人,2017年1月 – 2020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结构混合实验关键技术研究,51378478,项目负责人,2014年1月 – 2017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核电厂整体三维隔震结构体系的理论、应用和设计方法的研究,51008287,项目负责人,2011年1月– 2013年12月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基于装配技术的震后可快速恢复功能结构体系,2014DFA70950,项目负责人,2014年4月 – 2017年3月
黑龙江省头雁创新团队,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团队,3016,团队负责人,2019年1月-2023年12月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多灾耦合效应下工程结构混合试验方法研究,JC2018018,项目负责人,2018年1月-2021年12月
科研奖励:
2016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10)
2024年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15)
2022年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5)
2020年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5)
2017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10)
2015年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15)
2015年 第十二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2014年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6/15)
代表性学术论著:
发表专著4部,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6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个
Tian YP, Chen J, Du CB, Xu D, Zhou HM, Sun ZG, Li QW, Wang DS, Wang T. Large-scale hybrid test of a curved bridge considering complete boundary condition by a large spatial loading system.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24, DOI: 10.1002/eqe.4101.
Wang Tao, Wang Fei, Masayoshi Nakashima. A tendon system to re-center steel moment frames with weak stories[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24; 23: 1057-1072.
Xu D, Cui Y, Yan JB, Xiang BQ, Liu HH, Lei YD, Wang T. Cyclic test evaluation of double skin composite hybrid coupled wall with frictional steel truss coupling beams [J]. J.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79: 107832.
Shang QX, Wang T, Li JC.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state tree method. Structural Safety, 2020, 85:101944.
Li JC, Wang T, Shang QX. Probability-based seismic reli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for substation system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9, 48(3): 328-346.
获得荣誉:
2023年 应急管理部三等功
2021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9年 中国地震局领军人才
2019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 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9年 黑龙江省头雁团队负责人
2019年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9年 黑龙江省龙江特聘学者
2017年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个人
2017年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5年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先进个人
2015年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2014年 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贡献奖
社会兼职:
中国地震局第九届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国际地震工程学会 执委
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 执委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震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 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 理事长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学术委员会主任
桥梁与结构智能监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 委员
石家庄铁道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委员
第1-7届恢先地震工程青年学者国际论坛 学术委员会主席
《工程力学》第八届编委
《地震研究》第七届编委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专栏客座主编
代表性成果:
先进混合试验理论与方法:将精细数值模拟与大比例物理试验相结合,创新发展了混合试验理论,突破了隐式数值域与显式物理域的数物协同难题。应邀在全国结构工程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 10 余次。提出了子结构复杂边界协调技术,创建了子结构混合试验平台,突破了复杂边界计算和协调的技术瓶颈,推动了混合试验在工程抗震领域的应用。应用于北京中国尊超高层建筑等重大复杂工程,被《建筑抗震试验规程》等 4 部规程采纳。获得 2015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成果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性能抗震结构体系:提出了外套式抗震加固体系和新型消能连梁-塑性铰支墙结构体系,揭示了由单一体系转化为双重体系抗震的基本规律,解决了新老结构协同工作难题。在大连、唐山得到上百万平米的应用,改造了北京近70万平米的老旧社区。获2022 年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和 2024 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理论:建立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团队”,5年内获资助2500万元。在多学科交叉研究背景下,进行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震源-场地-工程系统-城市功能的全过程耦合动力模拟和试验,揭示城市工程系统地震损伤机理,进行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最终提出高效抗震韧性提升方法。获2020年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
联系方式:
电话:15075681608
主页:www.wangtao2004.com
邮箱:wangtao@iem.ac.cn, wangtao200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