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月 19 日
最新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中国气象报:云不是预测地震的科学指标
发布时间:2017/08/21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9日7时27分,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两起6级以上地震接连发生,地震预警话题再度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通过‘地震云’可预测地震”的谣言也甚嚣尘上。近日,地震、气象领域多位专家均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云和天气变化与地震直接相关,谣传的多种地震“征兆”也同样不具有作为地震预测指标的科学性。
  事实上,在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并没有关于“地震云”的云状分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指出,网上流传的各种“地震云”照片中,云多呈现为条带状、辐射状或条纹状,并不异常。从气象观测的专业角度分析,这些云大部分属于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小部分是规律分布的毛卷云、荚状高积云等,还有部分可能是飞机尾迹,都是天空中再常见不过的云。
  “公众可能会在地震发生后关注到震前天空云形奇特的现象,但我们不能从这一现象来断定地震必然发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晓东表示,预测地震的指标需具有科学性,且可以被实践反复检验。换句话说,云形异常的原因很多,出现异常后并不一定都出现地震,且很多地震前也没有出现奇特云形。所以,云不能作为预测地震的科学指标,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云与地震有直接相关性。
  其实,不仅是天气现象,许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地震“征兆”,如家禽家畜行为异常、野生动物迁徙、植物异常等都无法通过科学检验。以动物行为异常为例,导致动物迁徙、情绪失控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季节转变、气候变化、疾病、繁衍生育等。“所以,在无法将其他引起异常的因素剔除时,我们不能将天气现象、动物迁徙等作为预测地震的科学指标,地震的监测预测还任重道远。”张晓东说。
  虽然地震预测是世界级的科学难题,但是地震预警却可以为部分地区公众争取宝贵的防御自救时间。
  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山有介绍,地震预警通常是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的。在地震发生以后,震中地区台站可快速判定地震时间、地点、大小及影响程度。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地震部门便有可能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为远离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为公众逃生避险、企业紧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由于方法技术所限,受灾最严重的震中地区往往没有预警时间,目前仍是预警盲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时,地震预警系统可提前数秒到数十秒为震中外围50公里及更远地区提供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