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月 16 日
最新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研究亮点:2017年Ms7.0级九寨沟地震强震动特征:与2013年Ms7.0级芦山地震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12/14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十分强烈,2017年8月8日四川西部九寨沟发生一次Ms 7.0级破坏性地震,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后该地区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我国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在此次地震中收集了较为丰富的近场/远场强震动记录。温瑞智课题组与日本国家地球科学与灾害研究所(NIED)的Yadab P. Dhakal博士开展合作,共同研究本次地震强震动特征,重点突出与相同震级的2013年芦山地震强震动的差异性及其物理原因。

 研究方法及结果:

1)  系统介绍了九寨沟地震的强震动记录(见图1),给出了记录的场地信息、地震动强度指标(峰值、反应谱等)等,与芦山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两个NGA-West2预测模型(BSSA14和ASK14)的预测值展开对比分析,给出了事件间及事件内残差。

图1. 九寨沟地震触发强震动台站分布


2)  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中RJB<200km的强震动记录的PGA、PGV及中短周期PSA整体上低于芦山地震,但在远场较为接近;九寨沟地震中强震动记录的长周期PSA则整体上高于芦山地震(见图2);通过事件间残差分析表明,与芦山地震相比,九寨沟地震中地震动长周期成分较强而中短周期成分较弱的特征与震源影响有关,九寨沟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且为走滑破裂,而芦山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深且为逆冲破裂。

图2. 九寨沟地震及芦山地震强震动记录的事件间残差

3)  事件内残差分析表明(见图3):与芦山地震相比,九寨沟地震中中短周期地震波的非弹性衰减较弱,但长周期地震波的非弹性衰减较为接近。两次地震持时特征较为一致。

图3. 九寨沟地震及芦山地震强震动记录的事件内残差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Ren Yefei, Wang Hongwei, Xu Peibin, Yadab P. Dhakal, Wen Ruizhi*, Ma Qiang, and Jiang Peng. Strong-motion observations of the 2017 M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comparison with the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8, 88(4): 1354-1365.)(IF:3.734,*通讯作者)。